Term | Definition |
---|---|
三种禅《佛学常见词汇》 |
小乘禅、出世间禅、出世间上上禅。如五停心观、四念处观、八背舍、十一切处等,皆属“小乘禅”;若修次第三观,先从假入空,次从空入假,后乃双离空假,入中道第一义观,是名“出世间禅”;若于一法,圆观空假中三谛,即空即假即中,非一非异,是名“出世间上上禅”。
|
三种精进《佛学常见词汇》 |
一、披甲精进、即要像将军披甲上阵一样,勇往直前,不畏一切; 二、摄善精进,即努力修习一切善法,与道契而不舍,须臾不离; 三、利乐精进,即不但要自我净化,而且要发大慈悲心,普度一切众生。
|
三种菩提《佛学常见词汇》 |
1、方便菩提、实智菩提、真性菩提。这三种菩提,实在就是一切众生本有的三种佛性,方便菩提就是缘因佛性,实智菩提就是了因佛性,真性菩提就是正因佛性。依文字般若,能证得方便菩提,依观照般若,能证得实智菩提,依实相般若,能证得真性菩提。 2、声闻菩提、独觉菩提、无上菩提。声闻菩提是修四圣谛的行者所证得的正觉;独觉菩提是修十二因缘自观花开花谢而证得的正觉;无上菩提是佛果位上所证得的最高菩提。
|
三种见惑《佛学常见词汇》 |
俱生见惑、推理见惑、发得见惑。俱生见惑是与生俱来的见惑;推理见惑是在遇到某种事情时由推理而生的见惑;发得见惑是修学问等而发得的见惑。
|
三种身苦《佛学常见词汇》 |
老、病、死。
|
三种阐提《佛学常见词汇》 |
阐底迦、阿阐提迦、阿颠底迦。阐底迦又名断善根阐提,即起大邪见断一切善根的人;阿阐提迦又名大悲阐提,即具足大悲心的菩萨,因发愿众生度尽方成佛道,而众生无尽,故成佛亦遥遥无期;阿颠底迦又名无性阐提,即根本没有毕竟涅槃之性的人。
|
三空《佛学常见词汇》 |
1、指空、无相、无愿之三解脱,因此三者都是阐明空的道理,故名“三空”。(参见:三三昧) 2、指布施时,应观受者、施者和所施物之相皆空。 3、指我空、法空、俱空(我法俱空)。
|
三空不空《佛学常见词汇》 |
谓小乘的法门只知三解脱门的空理,而不知第一义空的道理,谓之“三空不空”。
|
三空摩地《佛学常见词汇》 |
即三空观门。
|
三空观门《佛学常见词汇》 |
三解脱门的别名。(参见:三三昧)
|
三空门《佛学常见词汇》 |
三解脱门的别名。
|
三经《佛学常见词汇》 |
指净土宗所依的三部经典。(参见:三经一论)
|
三经一论《佛学常见词汇》 |
净土门所依的经论,即:佛说无量寿经、佛说观无量寿经、佛说阿弥陀经、净土论。
|
三缘《佛学常见词汇》 |
净土宗说念佛能产生三种的缘,即亲缘、近缘、增上缘。亲缘是众生的口常念佛名,佛立刻听到,身常礼敬佛,佛立刻看到,心常念佛,佛立刻知道,此情形显示念佛人的三业已经跟佛的三业相应不离了;近缘是众生如想见佛,佛立刻应念而出现在他的面前;增上缘是众生称念佛,念念都能够消除无量劫以来的罪业,当命终的时候,佛就来接引他往生西方。
|
三缚《佛学常见词汇》 |
三种的缠缚,即贪、嗔、痴等烦恼。
|